楞嚴經小筆記-7

「當還沒有找到不變的體性,就沒有資格談隨緣。」

修行楞嚴經的方法:修行止觀。

又分為:道前基礎和正修止觀。

廿五圓通之前,講修學有三種基礎:

  • 1. 嚴持淨戒:四根本戒為殺、盜、淫、妄。是三世諸佛出世的一個根本,是修道的根本。
  • 2. 誦持神咒:這個地方是對治神鬼障。佛陀說:未法時代,所謂魔強法弱,鬼神特別多,所以要持誦《楞嚴神咒》,來保護修行者,免離鬼神的障礙。
  • 3. 安立道場:修學、依止的處所還很重要;要有清淨的處所,還要結界、要供養佛像、要有種種的香花燈燭的供養。

以上三者,都是修學首楞嚴三昧,不可缺乏的基礎,缺少一個,三昧就修不成。

正修止觀:

  • 1. 發菩薩願:《楞嚴經》在修學之前先發願,為什麼而修學,用這個願來引導修學。
  •  
  • 2. 正念真如:是整個正修。在本經當中,它是先觀察內心的真如,再觀察外境的真如,先觀察這念心,有不變的體性,然後再從外境、五蘊、十二處、十八界,整個縱心變化當中,找到外境的不變,

其實真如,是包括不變跟隨緣兩種功能,但是它主要先找到不變,在身心世界遷流變化當中,要找到一個不變的體性。

《楞嚴經》先找到不變,然後再去求隨緣,以不變應萬變,當還沒有找到不變的體性,就沒有資格談隨緣。

跟外境接觸的時候,用你的心來轉外境,而不是外境來轉你,為什麼,因為你找到不變的理體(這非常重要~)

不斷的去思惟、觀察: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,觀察久了,時間慢慢的加強。

『不變的力量越大,產生扭轉生命的力量越大』

找到了那個不變的清淨本體,妄想自然消失掉,都不用去對治妄想。

《楞嚴經》主要在破除障礙,破除三障:

  1. 妄想障:這是根本,所有的痛苦,都是妄想生起,流浪三界、造生死業力,是因為妄想所引導的。
  2. 罪業障:持四重戒,對治罪障。
  3. 鬼神障:持咒對治。

主要還是對治妄想,

 

《楞嚴經》偏重在隨緣不變,偏重在不變的根本,所以它破障。

《法華經》偏重在不變隨緣,它偏重在成就功德。

 

例如:房子很舊,很多垃圾。

《楞嚴經》先把房子整理乾淨,先破障。

《法華經》整理乾淨後,再將房子裝潢,加上很多的莊嚴。

 

《楞嚴經》偏重滅惡、破障。(減法)

《法華經》偏重生善 (加法)

 

以上兩種,都是以真如作根本,只是兩種方向不太一樣。

故在《楞嚴經》中,談到修善法很少,它在心地法門講得多,先把內心的垃圾整理乾淨。

十卷《楞嚴經》的三大宗旨:

  1. 安住真如
  2. 憶念真如
  3. 破除三種障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