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嚴經小筆記-5
當我們修行的時候,會有「真妄交攻」的時候,也就是妄想,會用不同的方式來誘惑我們,讓我們產生錯誤的思想和行為。
有人疑問:「既然本心清淨,何來地獄?」其實這是不懂因緣業果。
在此經中,佛陀怕我們「執理費事」,有寶蓮香比丘尼,破戒、破見,現身下地獄的案例。
經云:「世尊!如寶蓮香比丘尼,持菩薩戒,私行淫慾,妄言行淫非殺非偷,無有業報。發是語已,先於女根生大猛火,後於節節猛火燒然,墮無間獄。」
這地方的問題是:寶蓮香比丘尼,除了破戒以外,更嚴重的是破見。
而破見有兩個過失:
第一、自己無慚無愧,造業特別堅固;
第二、誤導了眾生。
另一個案例是:無聞比丘的故事。
「如第四禪無聞比丘,妄言證聖,天報已畢,衰相現前,謗阿羅漢,身遭後有,墮阿鼻地獄。」
因為無聞比丘,沒有聽聞正法教理,雖然成就四空定,但並未証果,當五衰現前時,面臨死亡時,起了嗔恨心,謗無阿羅漢、謗佛,所以命終後墮阿鼻地獄。
這個案例是要我們破除「執事昧理」。
「破戒」和「破見」是返妄歸真的兩種過失。
《楞嚴經》偏重在體性上,空性、偏重在從假入空這一部份,先『回家』再說。也就是「攝用歸體」。
《法華經》是從『家』再出來,從空出假,發菩提心,廣修方便,六度萬行;只要安住真實的心,什麼都是成佛的因緣,以心力來引導法門,是「依體起用」。
修學次第次:先《楞嚴經》再《法華經》